為什麼學理財很重要?
對許多爸媽而言,小孩的到來是非常重大的生活改變。尤其媽媽的角色,成為母親之後,往往會不自覺地逼著媽媽在職涯規劃跟家庭之間做出選擇!有些樂於全職媽媽的角色,有些人堅持著職場的工作,但有些人可能像我一樣正在嘗試著新的方向 —媽媽在家創業— 貪心地想要同時兼顧好家庭跟事業。但不管選擇什麼職業,都必須理性地及成熟的態度去討論家庭財務的問題。
帶領家庭有方向性地前進
跟先生愛情長跑五年,美國博士班畢業後,我步入婚姻,然後緊接著小孩的出生。也因為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我辭去工作,百分之一百的投入家庭育兒生活。
陪伴孩子的日子很滿足,但各種不確定性,都讓我害怕擔心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所以我開始持續不斷地學習新知識,來幫助我冷靜面對家庭生活跟暫時放下的事業心。與其說放下,應該是是重新選擇新的方向。 婚姻生活就是環繞著金錢,車貸房貸小孩、教育基金,樣樣都需要談錢。想不到什麼理由能不談錢。
所以「怎麼做規劃金錢規劃?把賺來的錢做大化?」就變成婚後育兒生活很重要的一大課題。不要因為害怕談錢,藏著對金錢的想法亦或是對誰出去賺錢才是做主的人,加上媽媽對自我實現的問題讓自己心裡有所委屈,將越容易埋下夫妻矛盾的源頭。我認為藉由討論財務分配,夫妻生活才能在兼顧彼此未來的職業規劃有方向性地往前行。
讓自己面對選擇更有自信
個人或家庭理財真的很重要,因為學校並沒有好好教過我們; 而美國跟台灣的金融法律制度其實有很多差異。雖然說有很多帳戶或是觀念大同小異,但當你沒有花時間去好好深入了解,加上對語言的陌生,一般剛搬到美國的人(甚至在美國待很久的人),都不知道原來有很多東西都不清不楚的 (或是大概大概知道一些)。這種模擬兩可的態度,無形中就讓人走了很多冤枉路。
回想2013年,初到美國的自己,其實只是因為英文理解錯誤,博班連續兩年收入稅都報錯,還擔心害怕自己會問笨問題,而不敢去好好找答案跟研究各種金融稅法名詞 。對多年前的自己而言,在美國創業管帳、自己做稅務規劃,怎麼有可能?
慶幸的是,當妳變勇敢了,想要做改變的時候,就可以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當你跨出心理的自我懷疑,打開心胸去看問題並執行處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希望藉由部落格分享,鼓勵更多新移民(尤其是全職主婦)開始學習美國體系的理財知識,提升自己的財商知識,讓自己面對選擇 (事業 vs 家庭) 更有自信,也爲未來的安定生活做準備。
給孩子一輩子受用的金錢觀
許多人都把理財當成投資賺錢,其實理財只是理好對生活的態度,生活中的開源節流、花錢預算規劃,存錢借款計畫都是理財的一部分。身邊常常有朋友會說,管錢好難,我數學不好。其實理財不需要什麼很厲害的算數或是高學歷,只要清楚知道自己的需求,爲自己家裡的財務規劃設定目標。你就成功跨出第一步了!
依稀記得我媽都會手寫抄下家庭開銷,還會分紅色(賺錢)跟藍色(賠錢)讓人讀起來很清楚知道變化,為了接手爸爸只投資不理會跌得慘兮兮的股票,開始鑽研財務支配並妥善分配家裡開銷,讓房貸不再是爸爸的重擔。我的媽媽只有國中畢業,在我很小的時候就一直堅持地以定額定期的方式為我存下成年後的預備金 (雖然來美國之後根本還沒用到 )。這是媽媽教會我一生受用的兩個好習慣:1) 計帳的重要 2) 「收入- 儲蓄 = 支出」 讓我一輩子受惠。
「給孩子魚 不如教他如何捕魚」真正的留給孩子的財富,不一定是看得見的金銀財寶是。而觀念上的教育,才是澆灌他們未來有能力獨立經營生活的重要養分。 如果父母親 (家庭教育) 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以身教言教的方式培養孩子的理財意識,長大後的他們自然能具備正確使用金錢的觀念,養成良好用錢的習慣以發揮正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