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have and to hold from this day forward, for better for worse, for richer for poorer, in sickness and in health, to love and to cherish, till death us do part.
當大家步入退休生活的開始,我想這句婚姻誓言應該會變成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 but what about for lunch and stay healthy? 不知道有沒有媽媽跟我一樣,每天都要煩三餐要吃什麼?全家人要怎麼吃才健康,有一天累了想偷懶 (的確會很想偷懶) 但卻很有罪惡感,感覺有無形的眼睛跟社會價值觀看著妳 (我剛結婚到去年的狀態都是這樣)。以後,孩子長大了,都有自己的家庭或是生活 (小孩都是美國文化教育出來的,獨立自主),剩下我們兩夫妻過日子,大家有想過可能會是怎麼樣?
有一本書<<Retirement for Two>> by Maryanne Vandervelde 推薦給大家,作者用真實的例子呈現出退休夫妻的多種挑戰,她用開放式的問題,讓自己跟先生像好友一樣聊出對生活跟理財的共識。
所以想要好好跟另一半聊聊這些了嗎?你們倆對人生可能的樣貌有共識了嗎?該拖延面對生活理財–想要一天過一天等日子到了再說呢?還是積極面對掌握自己的人生–開始爲長遠以後的生活花費做規劃? 我知道理財方式五花八門,大家各有喜好有各至適合的理財工具。
三大原則一定要保持住:(1)趁早開始、(2)分散風險、(3) 有紀律性,如果不知道怎麼開始做家庭財務的話,這裡有四步驟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第一步:討論短中長期之人生目標
重要的準備功課:每個家庭的目標不盡相同,什麼年紀能承擔的風險也不同~在開始存錢跟投資之前,應該問「人生各階段財務目標有哪些?」加上「這些財務目標需要多少錢?」再來決定「適合透過那些理財公具來完成以上目標?」需求跟目標都應該條列,這有助於檢討家庭收支預算,釐清存錢投資時間規劃及風險管理策略。
每個家庭的著重點不一樣,但常見的有生小孩、買車、旅遊、房貸、教育基金及退休生活準備。以我們家為例子,根據年紀AGE,我會先寫下短中長期的目標,透過相關政府之統計資料來預估一個財務目標 (當然這必須一直做修正的) ,然後就是實事求是的做檢討評估跟調整,同時要誠實面對「夫妻倆這輩子想要過什麼生活呢?」
- 短期:生小孩、買車 及 家庭旅遊
- 中期:改建房子、房貸、教育基金 、創業 及 夫妻個別的職涯規劃
- 長期:退休生活、環遊世界及財務自由
就好比做科學研究,通常會先寫項目計畫目標然後編列預算,再執行方法及所需時間來完成目標,最後就是驗證目標跟檢討方法了 。
第二步:記帳是根本以了解收入支出分配
要理財不外乎就是從記帳的基礎開始,然後才能做進一步的財務規劃。為了瞭解一個家庭需要多少生活開銷,緊接著兩大一小的花費,到底會增加多少?目前累積了「兩年時間的流水帳」
我發現在年度總額收入相似的基礎上,2019年我們家月支出佔月收入的百分之65%,換言之月結餘是百分之35%; 2020年月支出只佔百分之48%。隔離在家,真的省得很有感耶~ 因為我跟先生比較喜歡逛實體店面,且都在家上班所以油錢少了,外食也少了很多。加上孩子出生之後,好像就更不敢亂花錢,無形中就達到儲蓄的成效!不知道隔離在家的你們也跟我們一樣嗎?
流水帳真的很花時間,目前也努力改進記帳工具,為了邀請老公一起記帳,2021年我將會使用 「自製mobile app 連結使用Google表單跟Google試算表的雲端記帳方法」,做出適合我們家的記帳介面,跟另一半一起掌握家庭的開銷全貌。隨著孩子的出生,媽媽們想知道到底「在美國生孩子要花多少錢?」
第三步:分析現有的財務資產分配
家庭理財就是理生活~通過列舉「資產負債表」跟「收入支出流水帳的紀錄」, 在討論如何妥善的投資分配或是實現理財目標起了很多大作用。非常建議每隊夫妻都可以一起好好做一下。
我目前是用“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為圭臬來進行檢視,粗略地例舉家裡有沒有這個帳號來開始規劃!
- 應急賬戶:3-6個月生活費作為緊急備用金,來應對失業的時候 ,家裡需有一筆流動性資產來防止打亂生活計畫。這筆錢可以考慮放在Higher Annual Percentage Yield 的銀行帳戶,譬如:Capital One 360 Performance Saving ( Earn 0.4% APY ) 或 Ally Bank ( Earn 0.5% APY ) 目前市面上是相對高APY的儲蓄帳號。喜歡有實體銀行的人可以選擇前者,但我也發現越來越多美國人使用沒有營業據點這類後者的網路銀行。
- 槓桿賬戶:買保險的支出是人生不得不規劃的成本,一般佔10-20%年收入。為的是以小博大,用確定的開支轉嫁不可承受的風險來避免大額財務支出。譬如:汽車保險 Auto Insurance 、醫療保險 Health Insurance 、房屋保險 Home Insurance 、傷殘保險 Disability Insurance 及 人壽保險 Life Insurance 。之後,可參考 「 在美國生活最需要的五種保險!新手爸媽們,你都買了嗎?」
- 投資帳戶:這個帳號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有人會特別偏愛,因為錢生錢的帳戶(如股票、ETF、基金、投資性房產),沒有人不想嘗試。但是投資不等於理財,多少配置需要考量一下家庭可承擔的風險。千萬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像去年的Pandemic股市熔斷三次,大家應該都還記憶猶新。想想如果你在退休的時候,遇到這種狀況,家裡能承受這樣巨大的風險嗎?可以思考看看。
- 穩健帳戶 :這是需要一個有紀律性儲蓄的帳號以保證能達到理財目標,像是存退休金(公司直接從薪水扣同時有延後繳稅的好處)、像是存孩子的基金、存房屋頭期款跟環遊世界基金就在這裡了!第三跟第四帳號感覺並沒有困定比例,就看家庭經濟狀況之流動性配置。
理財最重要的是執行紀律性。 這有助於調整家庭基本開銷,同時良性茁壯穩健跟投資帳戶!有目標才會有成就感,規劃好紀律性的存錢習慣,理財理的是家庭安全穩定且幸福的感覺。
第四步:積累多方技能並嘗試創業,朝被動收入的機會努力
在這個VUCA時代(不穩定、不確定、複雜和模擬兩可的未來)不管你是家庭主婦還是職業婦女,我們都要不停地改造自己,以適應變化不斷的職業技能需求。每個人想創業的原因可以很多,每個人不一樣,但本質應該都是在自我挑戰的過程中,來重塑不同生活面貌的可能性,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博班念完並走進家庭後,為了不想錯過與孩子相處的時光,我離開原來的自己想像的正規職業規劃,在家面對柴米油鹽醬醋茶有時候會有的錯覺—像是過去的輝煌瞬間歸零,棄權主導自我一樣 。從初期的自我懷疑到現在為止,我發現學習家庭理財跟創業給了我方向,這些契機讓我可以待在家裡陪著孩子從零開始一步一步地打造新的夢想。 心裡慢慢地感到踏實 慢慢地有找到自我的感覺。
我們不要只看著孩子們長大,我們應該跟著他們一起長大一起追夢,讓彼此成為彼此的榜樣,過著內心充足有熱情的生活。
鯨魚媽媽想給大人們的話